首页 > 军事观察 > 正文

干翻德国,直逼日本,中国的擎天柱终于硬气了

肆,汽车人的逆袭,完全可复制!

我国汽车工业,从建国初期的自力更生,到改革开放后的合资建厂,再到如今新能源车革命反向领先欧洲。

在如此重大,如此传统,涉及上下游如此长产业链的产业,我国能实现落后到跟随,再到切换赛道的并驾齐驱,确实非常不容易。

一些朋友会问,汽车产业从后发跟随到反向倾销对手,这其中的经验在其他被卡脖子,需要举国之力公关的升级产业上,有没有参考意义呢?

一提到“被卡脖子,急需突破”的行业,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半导体与芯片的研制生产。

在一篇文章里同时谈透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是不可能的。我今天要谈的是和“汽车最接近”的产业升级行业。

在疫情之后,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之后,许多人感觉“经济更内卷”了。

在经济内卷,存量博弈的时期,我们似乎很难发现“新增量”。

但实际上,以我们现阶段的“生活水平”,对比全球先进国家,我们还有许多“产业升级”的市场红利。

举一个最基础,大家每天接触,但是却忽视的“暴利产业”,就是自行车。

相比较汽车工业,我国自行车行业的“基础”原本要雄厚许多。

迄今为止,我国依旧是全球自行车第一大国,自行车保有量超过4亿,每年的自行车产销量超过几千万辆。

按照全球产量排名,前十之中,国产的凤凰,永久等品牌占据六席。

在全球自行车市场,我国自行车出口量也占据六成。但是国产品牌自行车的一些数据却堪称“惊悚”。

比如全国老百姓都知道的国民品牌“凤凰自行车”,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润是9.63万元。你没看错,我的“单位”也没写错,我国国民品牌自行车半年利润,还不如一辆“爱马仕自行车”的售价。

在去年一年,凤凰的年销售额突破800万辆,位列全国第三。这个出货量和这个利润,国产品牌自行车的单车“盈利”情况惨不忍睹。

放眼全球,按照品牌知名度排名的高端自行车前十品牌,没有任何国产品牌的身影。